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位于我国南部的国家,它在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之后,居然开始把我们国家列为“头号敌人”,这个莫名其妙的国家就是越南。1975年统一之后的越南,为了跟苏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升华,开始不断的骚扰中越边境,撕毁中越领土声明并开始疯狂排华。
为了维护国家边境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中央军委在1978年12月8日做出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定。最终,在无数解放军战士的共同努力下,我方获得了胜利。我方不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同时也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跟生命安全。这场战争实际上对维护整个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既然有了战争,那么就会有战俘。可是,在战争结束后的中越战俘交换中,有一名越南战俘竟然执意要留在我国。作为一名军人,爱国是他们的天职,到底是何缘由,让他甚至不惜背上骂名也要留在中国?
耗时极短的战争展开剩余90%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我方东线的部队攻克了越南的高平、同登,而我方的西线部队则是打下了越南的老街、柑塘,并且往越南的境内推进了20-50公里。越方则是利用公安、民兵和地方武装力量在边境上抵抗,而主力的步兵师则利用机动作战的战术,主要靠“磨”,来跟我方军队抢时间。
不过因为越方兵力跟火力都不是很充足,而且他们的战术相对保守,虽然给我方军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亡,但还是抵挡不住我方的进攻,越方重要的战略城镇纷纷被我方拿下。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我方东线的部队攻占谅山、广元,而在西线作战的我方部队成功拿下了沙巴、封土、铺楼,完成了我方在战前制定的相关作战任务,然后我方宣布开始从越南撤军回国。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我方一边清剿一边撤退,不仅炸毁了越南北方重要的军事设施,而且掳获了之前我方援助给越南的大量物资。越方只好从他们在柬埔寨的战场上调回一部分军队,用来保卫首都河内。
不过,他们还是不敢和中国军队决战,只能远远地跟在中国撤退部队的后面。在我方撤军的过程中,虽然有小部分中国部队遭到了越南武装民兵和地方部队的袭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但还是在3月16日的时候,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了中国的境内,战争结束。
中越双方都在对战的过程中,俘获了不少的俘虏。中方在获得了胜利之后,立马就俘虏问题跟越方进行了相关的沟通,并最终确立了解决的方案。
中越交换战俘1979年6月22日,是中越双方的第5次交换战俘的日期。按照之前确定的计划,双方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友谊关的“零公里处”相互交换战俘。我方将释放越南战俘355名,而越南则将释放我方战俘56名。从人数上来看,我方比越方的战俘少了将近300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越南一方的战俘都已几百名,我方才有56人这一情况呢?
首先,当时的中国军人都抱着一种“宁可战死不可被俘”的血性精神英勇杀敌,所以他们宁愿战死在战场上,也不想被敌人俘虏。其次,当时的越军对待战俘实在是过于残忍,很多受了重伤的解放军战士被俘后往往不给治疗,这也让许多中国军人纷纷丧身在越南的俘虏营。
再来看看越南。首先,他们的战俘多不是说他们不怕死,而是越南军中一直都有“能屈能伸”的思想。其次,因为中方在战争中基本上都是处于优势的一方,所以越军都觉得即使自己被打败了也不用跑,跑了一样会再次被打败。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这些战俘都知道中国优待战俘,所以他们也不急着逃命。
在释放这300多名俘虏的过程中,越方屡屡搞小动作,不过这些奇葩的小动作都被中方一一化解了。眼看双方的俘虏即将交换完毕的时候,突然来了个小插曲。就在我方释放第355名也就是最后一名越军俘虏的时候,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一个名为许开良的俘虏,他到了零公里处附近的时候,先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表示自己并不愿意回到越南,想要拒绝被遣返,从而留在中国。
其实,按照原本的计划,双方在交换完成之后,就要好好带着这些被俘的战友们回家,然后做做各项检查,看看有没有什么后遗症。而许开良这种行为虽然不在原本的计划之内,但是也有相应的预警方案。
摸底备案其实,对于每一个被俘获的越南战俘,我们国家都对他们进行过思想摸底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俘虏都表示虽然越南现在的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等等各方面都没有中国的好,但是毕竟自己的亲人都在越南,所以希望战争结束之后能够再次回到越南,早日跟家人们团聚。
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有一部分像许开良这样的战俘,他们觉得回去就一定会被迫害,也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再加上当时我方对他们这些战俘极其的优待,所以想拒绝被遣返,继而留在中国生活。
面对这一情况,我方必须要准确地了解到,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他们不想再次回到越南。他们想留在中国的话,我方也一定要了解这些人的过去,在确定没有什么重大的过错之后,才给他们留在中国的机会。
不过,为了我方跟越南方面两地人民形成的长期友谊,要跟他们这些想留在中国的人讲清楚,如果他们想要留在中国生活的话,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语言不通、风俗生活习惯不近,再加上两个国家的国情也不同等等相关情况。以上的种种不便是需要他们认真考虑的。
而且,在他们都考虑清楚之后,我方还需要得到越方的批准,他们才能够在中国生活下来。虽然这样的举动,很可能让我方被越南方面误会,但是我方还是会努力争取。
那么,我方究竟是做了什么,才让这些原本已经被俘获的越方士兵,心甘情愿变成不愿意离开我们国家的“越南人”呢?
天壤之别的战俘待遇其实在1947年10月10日的时候,一份毛主席起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里面,就有过这样的一条规定: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在“三个不许”的硬性条件下,我方工作人员不仅要对俘虏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而且还对他们一视同仁,“不分彼此”,甚至还在一些政策上面对俘虏倾斜:我方有的东西俘虏也都要有,我方没有的东西哪天有了也要优先给战俘,这是从土地革命开始就有的认知了。
1979年,对越反击战开始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中国百废待兴,彼时的军队跟普通老百姓一样,刚刚能够勉强地填饱肚子,我方士兵的衣食住行也只是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标准之内,更不要说跟跟美苏等发达国家的士兵相比了。
不过,我方在对待这些被俘虏的越南士兵上,这个问题从来都是“毫不手软”。
在当时被俘虏的2000多名越南士兵当中,有117位是女性。我们都知道,一个女性被俘虏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都是意想不到的伤害。而且,一个女性在被俘虏之后,基本上都会选择自尽。不过被我方所俘虏的越南女兵却是例外。她们不仅跟我方的女兵情同姐妹,而且最后被遣返时还依依不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当我方抓到一个越方女性俘虏的时候,要是身边正好没有我方女性士兵的话,我方是不会对其进行搜身的。只会让她们自行脱掉外套,检查一下里面是否藏有武器。这种做法,体现了我军对女性的尊重。
其次,她们不仅每天都有奶有鸡蛋有肉吃,而且还可以得到不少化妆品跟日用品。比如香皂、梳子、镜子、雪花膏等等。这些东西对于当时成天打战的女性来说,简直就是“救世主”。以至于她们纷纷觉得中国这里才是她们的组织。
既然我方对女性都如此大方了,那么对待男性俘虏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还别说,他们跟女性一样,天天都有肉有蛋有牛奶。虽然他们不像女性那样拥有化妆品,但是他们时不时都会举办各类活动。如读书会、运动会等等,在提高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活动,较大程度上地缓解了越战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而我方吃的东西就少很多了,我方士兵基本上不是在吃野菜,就是在吃馒头,连汤都少得可怜。
于是乎,不少被俘虏的越南士兵在双方交接的时候,已然是白白胖胖的样子,完全看不出当初被俘虏的时候面黄肌瘦的模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些“没有被俘”的越南士兵,他们看上去不仅面如肌色,而且双眼空洞无神,彷佛随时都要倒下去的样子。
而对于那些被送回来的我方被俘虏的人员,他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无一不是被越军折磨得惨不忍睹。每天不是被越军拳打脚踢,就是被他们大声辱骂,甚至还要被拉上大街上“游行”,让普通群众欣赏他们越军的“战果”。其中,有几个受重伤的战士,在越军侮辱一番之后,被直接枪毙了。
不知道越军在当时怎么下得了这样子的狠手,要知道一个月之内,我方不仅攻破了越南北部所有的重要防线,而且越方还付出了将近6万越方士兵伤亡的惨重代价。
一言难尽的交接仪式1979年的6月22日,是最后一批越南战俘离开战俘管理所的日子。他们在我方的监管陪同下,在国际红十字会以及来自20多个国家的记者的见证中,依依不舍的向我方工作人员拥抱,并在握手之后,缓缓地走向自己的国家。
然而此时的越南居然在边境线20米处悬挂:“欢迎在战斗中被敌人俘虏的兄弟姐妹们回家”。此时,对越反击战已经结束有三个月了,但是越方依然视我方为“敌人”,可想而知当时越南的军方对我方还是有很深的怨恨的。
然后在边境线80米外,一条名为“欢呼北部边界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的标语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一个损失了6万军人且快被打趴下的国家也“胜利”了,这也是够“辉煌”的。
这第二条标语,明显就是在调戏我方,而且它也跟此次交换战俘没有任何关系。经过我方一番据理力争之后,越方不得不撤掉该标语。因为越方的一番胡闹行为,交接仪式不得不晚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在北京时间快11点的时候才开始进行交接。
此时的越方又再次故技重施,扔掉战俘的背包、衣服、鞋子等等,甚至还砸向在场的工作人员跟记者。于是,我方随即严厉抗议并停止交接,越方一看情况不对才停止了这种荒谬的行为。
重新开始交接之后,尤其是当越方看到那些被遣返的越军战俘,依依不舍的跟我方工作人员拥抱告别的时候,他们居然恼羞成怒了,企图破坏越方战俘跟我军工作人员之间的友好气氛,并拿出大喇叭吆喝辱骂那些越军战俘。
不过,由于我方对这些越军俘虏都比较优待,所以他们在回到越南之后,虽然被昔日的战友藐视,但是并没有产生什么心里方面的阴影。甚至出现了移交最后一个战俘许开良时,当场宣告“我不想回家”的情景。虽然我方跟越方都有少许尴尬,但我方感到的更多是自豪。
战俘,这样一个双方交战中特殊的存在,他们的命运完完全全掌握在对方的手中。而优待战俘,是我方实施的一贯政策。而我国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系列优待战俘的操作,不仅让周边许多国家都很信任我们,而且也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我们中国的胸怀。
发布于:河南省